登录 注册 退出

买保险拒保,原因竟然是被风控!?


作者: 七保君     投稿时间: 2021-12-24     人看过


TAG: 保险风控 保险咨询 保险规划

作为保险经纪人一直在强调,投保健康险,只要能过健康告知就没有投不了的,看中哪个就直接投哪个。


话音刚落,七保君的脸给啪啪啪地打了,最近几个月,时不时会有粉丝反馈有件奇怪的事儿——

自己投保的时候健康告知是通过的,兴冲冲地填好资料要提交了,咔,弹出来一个框框说“核保失败”……


这位粉丝脑子里都是问号:我买保险被拒保,原因竟然是被风控!?究竟发生了什么?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买保险了?不会买不了保险了吧?


IMG_8481.jpg


咋回事儿呢?我提着3米大刀找保险公司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客户被「风控」拦截了……


啥是保险风控?


保险风控是保险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,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,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,将赔付率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,保证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。


风控,直观地说就是风险控制,我们所接触到的更多的是一个系统,或者叫模型,能够把保险公司认为的一些“高危人群”给挡在门外。


保险公司常见的风控手段有年龄限制、职业限制、健康告知、收入限制等。对于承保风险大的被保险人,保险公司根据其具体情况做出延期承保、加费承保、除外承保或拒保的决定,以减少风险损失。


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肯定是好的,毕竟控制了理赔风险,但对于我们来说,可就太不爽了。好不容易从N多个产品中找到一个满意的,然后又好不容易通过了它的健康告知或智能核保,结果到最后整这么一出,当场裂开的心都有…


1b6b19488188a513e3d887fb551c14ac.jpg


当然,碍于现在的技术手段和有限的数据来源,错杀、误杀,是难免的。


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说,“明明我身体棒棒的,也没看过病、体过检,怎么就被风控了”的原因。


有哪些风控因子


既然有风控系统,自然就有风控因子,这些所谓的因子,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,会被打上“不良标签”。


保险风控系统关注两类数据——


1、和健康相关的数据

正常来说,健康相关的问题,凭我们投保时候的健康告知和如实告知来约束。


比如健康告知的问题都是固定的,虽然已经尽量全面,但总是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,不然健康告知就会无比无比的长。


但保险公司这么多年实操下来发现,这种规则非常容易被钻空子。


投保人眼一花、心一烦就会想放弃,放弃了保险公司就少了一个客户、少了一份保费。所以保险公司只能抓大放小,然后用一些模糊的问题“恐吓”我们。


最典型的有,是否每日吸烟20支以上?每日饮酒3两以上?鬼才知道呢…


当有一些问题没被问到的时候,作为消费者,我们就能大摇大摆地直接投保,后面即便出险了,也可以正常理赔。


保险公司很头疼啊,咋办呢?


牛X的就自己去找数据,怂一点的就向第三方买数据,康康哪个小可爱在投保前长期服药,或者去医院重点科室挂过号、看过病。


如果有的话,就会像文章开头的那个图一样,即便我们符合健康告知,也不让投。


正常来说,为了避免逆选择,风控模型中的风控因子是不会被公开的。但某合资保险公司,有次没兜住“泄露”了这个机密,才让我们看到了个大概:


v2-af1b7a9fc8392f50fd69c9e6d8e9d8fc_1440w.jpg


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内容,我们可能触碰到了其中一条,也可能是触碰到了多条,总之超过保险公司设的阈值,就没戏了。


所以别小看一些微不足道的行为,现在很多APP都是实名制的,可能某天深夜点了小龙虾、通宵蹦迪后买单,都会被记录在案,将来在关键时刻给我们使绊子。


听起来很玄乎,其实就是保险公司利用现在的大数据,把客户划分成三六九等。


比如经常点外卖、熬夜刷抖音的就打上一个标签,有在百度上搜索过“骗保、自杀、带病投保”等关键词的,再打上一个标签,近期有体检异常或看病拿药的,再再打上一个标签…


当我们身上的“坏标签”足够多的时候,保险公司就会判定,这个人的承保风险比较高,将来理赔概率较大,可能是个赔钱货,管他三七二十一,直接拒保了再说。


2、和征信相关的数据


另外,别以为只有银行批贷款和信用卡的时候才会看我们的征信哈,现在保险公司也有样学样。

比如信用卡经常逾期、负债额度过高、拖欠水电费,都会有影响。


为啥保险公司会关注征信呢?


首先,征信在某种程度上,代表了我们个人的信用评级。一个经常拖欠信用卡的客户,和一个按时还款的客户,当然是后者“违约骗保”的概率更低,保险公司更放心。


其次,信用不好,债台高筑的客户,在某种程度上容易“铤而走险”。比如一个身上背了1千万贷款并且逾期的客户,他在投保的时候,保险公司就会警惕,他将来会不会要制造人为的事故,骗取高额理赔款,来填窟窿?一旦有这种苗头,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十分保守的金融机构,是宁肯杀错,也绝不放过的。


保险公司的风控系统数据哪来的?


估计这也是一个很多朋友会费解的问题,保险公司从哪知道我们这些信息呢?


引用百度CEO李彦宏的一个发言——


“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,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,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,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,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。”


这话虽然有点伤人,但不得不说,这是句实话…


现在有一些TO B的公司就专门搜集并向保险公司兜售这些数据,或者干脆卖一整套成型的风控系统。比如BAT的反欺诈系统,再比如专门从事这块的第三方公司,同盾大数据……保险公司直接调用他们的接口就行了,非常省事。


v2-609ffa209d612b96443654f69d133a4e_1440w.jpg


被保险公司风控系统拒保了怎么办?


“被风控”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,粉丝跟七保君吐槽说,想投保投不了被风控了……七保君只能安慰安慰,然后说说背后的逻辑。


这种反欺诈系统,为了防止逆选择,大多都是「黑盒机制」。


也就是说人家不会告诉我们具体是因为什么被拦截,不行就是不行,我们只能怪自己点儿背,拿他没办法。


很多公司,风控就风控了,没有人工审核,解除限制的通道


所以一般来说,被风控≠被拒保,并不影响投保其他产品。七保君建议直接改投其它产品,换个人玩。


你觉得保险风控系统有用么?


有用!毕竟只有当保险公司把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划分开来了,他才能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定价,让绝大多数风险低的人买到更便宜、更划算保险产品。


就像七保君力荐的医保长期医疗,也正是因为有了阿里自家的大数据支持,才能在医疗险中一骑绝尘,做到又好又便宜。


其实影响保费的主要就是那个别的骗保份子,只要剔除出来了,保费也就能降下来。


照这个趋势,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系统的完善,七保君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省去健康告知的环节了。比如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,再刷脸授个权,保险公司就自动抓取数据判断能否承保,既方便了投保人,又省了保险公司的心~


最后七保君再啰嗦一句,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,身体有异常的就别嘚瑟了,找个健康告知宽松的产品,能上车的赶紧上车。


等哪天保险公司真用科技打破了这个信息不对称,说不定有一部分老铁就要面临终身无保可投的难题了。


部分内容转自@荔枝保


今天有 人正在预约1V1咨询

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,不泄露至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。

保险咨询请点二维码